当前位置: 首页>>师院要闻>>正文
渭南师范学院坚持建好六大高地群
发布日期:2018年01月19日 18:58  来源:党政办公室  作者:苗蓉

 

渭南师范学院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建好人才培养高地群,目前已形成红色精神传承高地、丝路高教合作高地、文创人才培养高地、学报名刊名栏高地、军民融合智库高地、史记学研究高地等有机关联的六大高地群。

红色精神传承高地,以专业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和覆盖全校大学生的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包括渭南师范学院全国优秀社科普及基地——陕西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中心、陕甘边根据地革命史研究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等。学校坚持弘扬渭华照金精神等红色精神,实施“青马”工程,营造优秀文化育人氛围,厚植文化自信,切实将优秀思想文化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全身心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

丝路高教合作高地,一个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高教合作高地,以莫斯科艺术学院和丝绸之路艺术学院为主,包括丝绸之路中俄教师教育协同创新研究生院、俄罗斯语言文学教学部等人才培养单位,以及俄罗斯研究中心、中俄生活中的音乐艺术与教育国际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大秦岭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等科学研究平台,也包括在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的两校共建的汉语文化教学研究中心。另一个是海上丝绸之路高教合作高地,以东盟博仁财经学院为主,包括中华仓颉汉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等人才培养单位,以及泰国研究中心、西部军民融合技术发展研究院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陕西省县域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等科学研究平台,也包括在泰国博仁大学的两校共建的渭师——博仁教育研究生院。

文创人才培养高地,以莫斯科艺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学院和凤凰数字媒体学院为主,包括学校的各个二级学院。渭南师范学院以文化创意技术及其产业为目标,培养一大批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文创人才,分为人文文创、音乐文创、舞蹈文创、表演文创、美术文创、设计文创、传媒文创、网信文创、科技文创(包括数理化等学科专业的文创)、商经文创、管理文创、生态文创等十多类文创人才。渭南师范学院积极探索、敢走新路,“无中生有”、有中成优、优而有效,将文创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学科、多专业、整过程。大学生创业创新计划训练项目和大学生实体训练计划项目,坚持以文化创意见长,具有文化创意特色。培养各类文创人才,有望成为渭南师范学院人才培养的特色方向与专业优势。这是有利于适应文化、科技和产业发展新趋势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生动切实举措。

学报名刊名栏高地。《渭南师范学院学报》已进入两个核心期刊体系,是陕西省名刊;“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是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项目。作为核心期刊、名刊和有名栏的刊物,《学报》为渭南师范学院科研作出了重要贡献,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且势头看好!“蓓蕾园地”是众多学报中难有的面向大学生、研究生的学术交流园地,渭南师范学院在做别人认为可能影响期刊质量的事情,坚持“反弹琵琶”“不进而进(核心)”的策略,化解可能发生的问题,把问题转化为优势。“党的创新思想研究”栏目,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栏目,是学院重视党的指导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术交流阵地。渭南师范学院大力办好《渭南师范学院学报》,核心上层次、名刊更名、名栏更好。

军民融合智库高地,包括技术研发高地和产业研究高地。渭南师范学院在军民融合研发研究方面,走在前列,走的长久,将走向长远,越来越更多更好成果,越来越更大更强学术影响。西部军民融合技术产业发展研究院,分为技术研发和产业研究两大部分。技术研发包括一切军民两用技术的研发,可涉及渭南师范学院所有自然科学学科专业;产业研究包括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研究、管理研究、文化研究,涉及渭南师范学院所有社会科学学科专业。研究院在政协陕西省委领导指导下工作,设有“陕西省军民融合研究基金项目”,已设立项目过200项。军民融合研发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系列军民两用技术研发成果和军民融合技术产业研究成果,曾获得省部多项奖励,为国家和地方军民融合决策发挥了一定智库作用。这一平台高地与渭南师范学院学科专业相关度大,为学校整体科研工作上台阶、以至促进教学工作作出了、并将持续作出积极且不可或缺的贡献。

史记学研究高地,以渭南师范学院全国优秀社科普及基地——中国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院为平台载体,包括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秦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等,涉及我校诸多学科专业,已经形成史记史学、史记文学、史记人学、史记科学、史记译学等分支,渭南师范学院近年来在研究队伍、学术成果、学术影响、作用发挥等多方面名列全国高校研究单位前列,深受广泛好评。

红色精神传承高地使渭南师范学院成为“红校”;丝路高教合作高地和文创人才培养高地使渭南师范学院成为“路校”“创校”;《渭南师范学院学报》名刊名栏高地、军民融合智库高地、史记学研究高地等科学研究高地,则使渭南师范学院成为名栏名刊高校、军民融合高校、史记学高校。渭南师范学院全力打造一个个高地、全力打造高地群,从而使渭南师范学院的教师成为高地上的行家里手,成为学术“高人”,为学校和社会作出了学者专家应有的贡献。(通讯员 苗蓉 )

上一条:中共渭南师范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预备会议举行 下一条:渭南师范学院总结6年奋斗和实践中积累的4条宝贵经验

关闭

学术讲座
师院要闻
师院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