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师范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开创共产主义大业之初建立的高校。这里当时是包括相当于中专、大专和本科并有师范、科学两类人才培养的红色学校。起初向黄埔军校,后来向革命队伍输送了一批批人才。
这里是关中第一个党团组织诞生地,这里是渭华起义策源地,这里是渭华照金精神重要孕育地之一。百年红校,薪火相传。
新时代,召唤渭师人奋斗;新起点,激励渭师人前行。
2018年1月20日,中共渭南师范学院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学校领导班子。
这是一个政治坚定、坚强有力、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领导班子,是一个能够带领全校师生建成教师教育强校、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师范大学,为实现百年红校崛起而努力奋斗的班子!
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
1月19日,下午。
中共渭南师范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在陶然楼演艺厅召开,学校党委书记丁德科代表中共渭南师范学院第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这样一次凝心聚力的大会,抒发的是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记录的是全体师生的奋斗足迹,描绘的是百年红校的崛起蓝图。
回顾总结六年来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做了别人想做而没去做、或者做了没有做到的大事、好事,取得了为人惊奇和称赞、作用积极而深远的成功,奠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良好基础。更要珍视的是取得了重要而宝贵的经验:党的领导、初心使命、开放办学、群策群力!
丁德科在报告中说:“我们取得的所有成绩,靠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引,靠的是省委、省政府和省委高教工委、省教育厅的领导和支持,靠的是渭南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靠的是全校共产党员、师生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的辛劳和奋斗,靠的是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帮助。”
当前,学校发展处在重大机遇期,必须继续坚持重要而宝贵的经验,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要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办学,坚持以师生为中心,为师生创幸福,内涵建设上层次、实力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把一切工作落小、落细、落实,探索走好地方师范高校发展之路,群策群力实现百年红校崛起之梦想!
报告指出,要清醒的看到学校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多、更大、更难,前甩后追局面更为严峻而急迫。肩负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必须有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必须采取切实有力举措解决,才能凝聚全体党员干部的智慧,凝聚起18000多师生的智慧,凝聚起同心共筑学校美好未来的磅礴力量!
更名“渭南师范大学”,我们充满信心和决心!
陶然楼前,积雪还未化完,丝丝嫩绿已破土而出。
六年前,中共渭南师范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在这里召开。
六年来,学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全面提高现代大学制度执行力、全面用好“三项机制”、全面促进内涵发展;
六年来,学校戮力抓学科建设上层次、抓教育教学提质量、抓科学研究强根本、抓服务社会“接地气”、抓开放合作激活力;
六年来,学校坚持追赶超越新状态、坚持突出着力点、坚持建好高地群、坚持打造增长极、坚持建强助推系、坚持支持“领头雁”;
六年来,学校聚焦促一般聚特色、促特色聚优势、促优势聚核心竞争力、促核心竞争力聚重大影响力,
六年耕耘,六年巨变,六年持续扩大提升影响力!学校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重大发展。
今天,正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陕西省实施追赶超越战略,党和政府、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关注和关怀支持学校,富平校区暨文创园建设项目得到多方切实有力支持,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内涵建设成效初显,全体师生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校新的发展基础坚实、态势看好、前景美好。
正如报告指出,对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和“大学”建设标准,除研究生培养指标外,我校基本达到大学设置标准。更名“渭南师范大学”,我们充满信心和决心!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奋力谱写新篇章
1月20日,上午。
博学路上,两旁路灯杆上的红色宣传条幅更显鲜艳,在深冬里给人增加了丝丝暖意,昭示着这所百年高校的红色性格。
这红色,是95年前“赤职”血与火的精神;
这红色,是新世纪艰辛扩大新建的精神;
这红色,是六年来加力发展提升的精神。
外国语学院会议室里,第二代表团正在讨论党委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追赶超越新状态。要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更大干劲,谋更佳途经、出更好举措、做更多工作、下更大功夫,加快学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步伐,融入国家战略、紧接地气、产学研结合,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型智库”“人才高地”和“助推器”。
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突出着力点。要突出人才培养的着力点、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着力点和学科建设的着力点,继续抓好素质教育、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升学科层次。要从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上着力,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全校教师以德立身、以德治学、以德施教。
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建好高地群。学校初步具有的人才培养高地有红色精神传承高地(“两院三中心”)、丝路高教合作高地、文创人才培养高地、学报名刊名栏高地、军民融合智库高地、史记学研究高地等。这些组合起来,成为人才培养的高地群,是一个有机整体。
红色精神传承高地使学校成为“红校”;丝路高教合作高地和文创人才培养高地使学校成为“路校”“创校”;《渭南师范学院学报》名刊名栏高地、军民融合智库高地、史记学研究高地等科学研究高地,则使学校成为名栏名刊高校、军民融合高校、史记学高校。学校的发展,需要一个个高地、更需要有机关联的高地群。学校要全力打造一个个高地、全力打造高地群,从而使老师成为高地上的行家里手,成为学术“高人”,为学校和社会作出学者专家应有的贡献!
报告指出,必须坚持打造增长极。要立足教学科研高地,坚持打造加快发展的增长极。报告强调,要树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理念,紧紧围绕国际国内学术前沿、行业共性核心技术,瞄准国家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科学研究,产出成系列、高层次、高水平、标志性的科研成果,大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与水平。建设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秦东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高层次科研平台,充分发挥省级大学科技园和国家级众创空间作用,继续实施“双创”项目,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坚定创业创新科学人才。
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建强助推系。要坚持建设相关学科、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平台载体,形成优质的助力推进内涵发展的条件保障体系;推进实施大类培养、学分制改革和管理制度改革,加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完善学生国际化培养制度,提高学生跨国、跨文化的沟通交流能力。全面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做•学•研•创”相结合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构建新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适合与国际接轨的教育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
报告指出,必须坚持支持“领头雁”。要探索更为灵活的引才机制。重视校内人才资源开发,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要加大校内人才培养支持力度,推进青年教师博士化、国际化,增强人才竞争力。要坚持业绩贡献导向,建立健全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坚持支持一批学科(学术)带头人,使他们充分发挥在学科专业方面的“头雁”作用。
党代表认为,《工作报告》里提出的“奋力”谱写百年红校崛起的新篇章,就是实现美好愿望和幸福期冀的动员令,六个“坚持”就是最强有力的举措。(通讯员 詹欣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