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师院要闻>>正文
星星之火可燎原――《国防教育》报道我校特色国防教育
发布日期:2013年12月17日 08:52  来源:人武部  作者:
      由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解放军报社主办的我国首份国家级国防教育专业期刊《国防教育》,在2013年11月刊(总第32期)上,刊发了报道我校国防教育工作的长篇通讯《星星之火可燎原——渭南师范学院着眼院校特点开展国防教育》,对我校近年来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现转载如下:
 
巍巍秦岭,当记这壮观一幕——
      4500余名学生沙场列阵,动作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口号声惊天动地。
      这是2013年9月23日,渭南师范学院组织的大一新生擒敌拳演示。
      “行为世范。”按照师范院校的这一要求,该校近几年在学生中扎实开展国防教育工作,将红土地上的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形成了推进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激励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服务国家、军队和边疆建设的优良传统。去年,该校被陕西省评为全民国防教育十佳单位。
阳光雨露催绽“美丽蓓蕾”
      清晨,当绽放蓄势待发的花蕾如春潮般涌动时,生命的霞光早已在激昂的青春中孕育而生。它穿透云层与薄雾射出万道霞光,映射在一个个身着军装,臂印“人民武装”的该校师生身上,显得熠熠生辉和独具魅力。
      渭南师范学院作为陕西关中东部的人才摇篮,始于1923年建立的赤水职业学校,是一所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如何让光荣传统在当代大学生中发扬光大?该校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军训、课外活动与主题实践、环境熏陶与行为引导相结合的办法,重点抓好学生国防教育,闯出了一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
      在该校采访,记者看到,从学校校长办公室到每个院系学工办,再到每名学生的课桌里,都有一本《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学习手册》。这本已累计发放15000余本的手册上,大到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实施方案、学生军事理论课教学大纲、军事技能训练实践大纲,小到国防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规范、国防教育日常管理制度等,都彰显着国防教育在该校的重要地位。
      2011年开始,该校设立军事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军事理论教研室,形成了一支学历高、素质强的军事理论专业教学团队,将军事理论课确定为公共必修课,固定学时,计入学分。2012年,学校投入10万余元为每位军事课教师和国旗仪仗队购置服装、器械等。学校连续5年逐年递增国防教育经费,每年直接用于国防教育活动经费达35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国防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谈及国防教育工作方面,该校教师朱芳转说:“学校在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国防教育工作安排以前,学生只注重军事技能训练,不重视国防教育活动的参与;只注重专业课程学习,不重视军事理论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自从将国防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将军事理论课纳入教学计划和学籍管理后,学校的国防教育工作变成常态化,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提高非常快”。
热血沃土孕育“希望之星”
      秦东大地是中国工农革命和军事斗争的重要根据地,是“爱国为民、教育引领、务实求真、快乐奋斗”的渭华照金精神的发源地。学校注重利用陕西关中东、北部国防教育资源丰厚的特点,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手段,增强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动国防教育的普及。同时,不断挖掘整合潜力,拓展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内容,使学生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学习提高。
      2009年以来,学校坚持每年安排15天时间集中开展军事技能训练。军训期间,全面推行一日生活条令化、内务卫生整齐化、学习生活军事化。每年军训结束,坚持组织军训汇报表演。2010年,学校将渭华起义纪念馆、习仲勋陵园、总装备部航天博物馆、杨虎城纪念馆、王尚德烈士陵园作为学生国防教育和素质拓展教育阵地,定期组织大家参观学习、现场感悟。坚持把国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渗透到各项课外实践活动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国防教育。在校报、网站、广播站,开设国防教育网页和栏(节)目;结合纪念建党建军建国等重大节日,广泛开展军史知识竞赛、国防教育演讲、主题征文、书法摄影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各项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自觉强化国防意识。2011年,学校投入80万元建成占地400平方米的“刘志丹习仲勋关中东部早期革命活动纪念馆”,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接受国防教育。
      漫步校园,记者深深地感受到迥然不同的校园氛围,青年学生两人一排、三人一列,表现出了良好的国防与军事素养。学校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生黄凯强说:“进入大学后,通过15天的军训和课堂学习中国国防、  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等方面内容,对我国的国防有了宏观的了解,加之学校组织到部队参观学习,很受启发,真想尽快毕业从军报国。”学校国旗仪仗队队员、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程鑫说:“升国旗仪式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每天早上穿上礼服,准时训练和升旗,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生生不息的“燎原之火”
      学生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着眼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保卫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该校武装部长崔启说:“坚持国防教育引领学风校风,坚定理想信念,以培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作为重要抓手,不断激发起学生刻苦学习、报效国家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希望我们培养出的优秀教师和各类人才,在自己的岗位上去做国防教育的宣传员和践行者”。
      2011年,学校成立了西部军民融合技术产业发展研究院、陕西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陕西省光电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军民两用材料重点实验室、装备工程技术中心等高层次特色平台,学校专家教授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国防科工委研究课题,出版军事专著8部,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国防科技进步奖。在专家领导的带领下,广大师生参与国防科研、学习国防军事知识的热情不断高涨,大学生踊跃申请承担大学生创业创新研究项目,在国家核心等刊物发表国防教育论文20余篇,在全校营造了推动国防教育、军地产学研合作创新、军民融合发展促进区域科技经济创新发展的浓厚氛围。
      国防教育氛围浓厚,学生国防观念进一步增强,综合素质稳步提高。近年来,该校先后涌现出了全国优秀先进班集体、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组委特别奖获得者韦远志等一批优秀大学生;一批毕业生参军入伍保家卫国;一大批毕业生服务西部、支边支教,用知识回报社会、服务边疆。2010年以来,学校学生征兵报名人数达982人,入伍97人,招飞6人,直招士官6人。学校还为驻军部队举办计算机操作、应用文写作、音乐基础等各类培训班60多场次,培养军地两用人才3000余人。
      又是一年毕业季,当很多毕业生相继涌入东部沿海地区、大城市的时候,该校的许多毕业生却选择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该校就业中心主任姚明亮说:“学校2013届毕业生有62人选择支边援疆,有21名师范生选择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小县和田地区皮山县援疆支教。”援疆支教队长、体育教育专业史攀说:“选择了边疆,我就将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这里的乡亲很淳朴,孩子很可爱,我会努力扎下根来,为边疆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悠悠渭水,巍巍华岳。历史文明和革命史篇共同孕育着一批批当代学子,他们将国防教育融入生活、学习和工作,薪火相传,势成燎原。(通讯员 姚明亮)

 

(责任编辑:师院新闻网)

上一条: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处长赵建军来我校进行高校师德建设工作调研 下一条:我校网评组第五次获省高校系统网络评论工作先进集体

关闭

学术讲座
师院要闻
师院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