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下午,渭南市政协与我校合作开展“保护传承黄河文化,助推校地协同创新”——市政协委员工作室走进渭南师范学院活动。

渭南市政协副主席杨文斌、毛平宇,民盟市委会机关有关领导干部、“民盟市直政协委员工作室”“生态文明委员工作室”相关成员,在副校长卢爱刚、统战部副部长杨利民陪同下,参观了我校莫斯科艺术学院,观摩学生钢琴、萨克斯排练,观看教师美术作品展、学生手工作品展,深入了解莫斯科艺术学院合作办学情况。


调研参观后,双方在厚德楼四层第二会议室召开校地交流合作工作会。

会上,校长张守华代表学校欢迎市政协领导偕同政协委员工作室成员来校调研指导。张守华从历史沿革、人才培养、办学特色、科研创新、中外合作办学及校地合作等方面对学校情况进行了介绍。他指出,我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建校62年来,为社会培养了8万余名优秀人才,学校毕业生充分体现了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渭师人”本色,涌现出一大批“教学名师”“德育先进个人”及优秀党政领导干部,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和社会发展。他强调,我校坚持“扎根渭南,深耕教育,培养新时代大国良师”理念,生于斯长于斯,贡献于斯奉献于斯。他感谢渭南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给予我校的支持和帮助,表示学校将切实发挥好渭南市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优势,积极推进校地合作,立足渭南服务渭南。他希望,通过开展毕业生社会实践、发挥高层次人才智力优势,以及建设市政协建言资政亮点、示范、样板基地,进一步深化与市政协的合作,更好发挥学校在政协方面的作用。

会议听取了民盟渭南市委承担民盟中央课题“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进展情况、民盟参政议政调研基地建设情况及校地合作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为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加强学校与市政协的紧密联系,会议举行了渭南师范学院“民盟参政议政调研基地”授牌仪式,渭南师范学院、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以及渭南市政协文史和港澳台侨委员会向我校捐赠图书仪式。



仪式后,市政协有关方面介绍了“民盟市直政协委员工作室”、“生态文明委员工作室”成立及工作开展情况,来校市政协委员、我校部分市政协委员就“保护传承黄河文化,助推校地协同创新”深入交流座谈,并提出了有益意见建议。
毛平宇强调,本次活动以市政协委员、政协委员工作室为桥梁和纽带,旨在加强校地沟通、交流、协作,发挥学校人才智力优势,围绕国家黄河文化公园建设,推进“黄河生态文化”课题研究,提升渭南市文化传播能力,助力渭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他指出,通过本次活动将进一步深化市政协与学校的合作关系,他表示,今后市政协将在学校毕业生实习、项目研究、科研成果转化、社会环境优化等方面予以支持。同时肯定了我校在服务地方、支持市政协委员发挥作用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希望学校一如既往支持在校市政协委员双岗建功,同时加强与市政协的合作,共同服务渭南发展。

杨文斌指出,渭南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建成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的决议,本次市政协委员工作室走进渭南师范学院,围绕“保护传承黄河文化,助推校地协同创新”主题进行调研、交流、座谈,深化合作,体现了市政协和渭南师范学院坚持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高度契合、同频共振,也体现了市政协委员的职责和担当。他肯定了学校发展,赞扬了我校政协委员工作,强调学校各位市政协委员要以委员工作室为平台,加强学习、凝聚共识,积极工作、发挥作用,为学校和渭南市发展贡献力量。他希望,进一步加强与我校的合作,相互借力、协同发展,集智聚力,共同服务和促进渭南高质量发展。

学校党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韩小卫主持会议,他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学校将不断拓展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途径,加大与渭南市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智力、人才优势,扎实推进合作协议落地落实,取得实效;发挥我校政协委员作用,加强“参政议政调研基地”建设,将基地建设成为知情明政、联系基层、不断拓展调查研究深度的重要窗口,建设成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参政议政、献计出力的重要平台,真正做到高校扎根大地,服务地方发展。(通讯员 宋威 审核人 杨利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