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师院要闻>>正文
【工作动态】学校召开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调研会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10日 11:30  来源:科学研究处  作者:凌璐丝

3月7日下午,学校召开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专题调研会。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刘泉、非遗科科长马淑宁、非遗科局四级调研员易红亮、非遗科干部薛娜、渭南市非遗中心非遗部干部刘得腾到校考察交流,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卢爱刚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科学研究处处长林关成主持。

会议伊始,刘泉系统阐述了渭南市非遗保护工作现状与发展规划。他指出,渭南作为文化大市,在项目体量和传承人层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传承人老龄化严重、青年群体参与积极性不足、创新成果转化率偏低等现实挑战。对此,他提出四点合作构想:一是构建“教学-实践-创新”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建立青年学生参与非遗创新的长效机制;二是推进非遗IP数字化转化工程,联合设立省级非遗专项研究课题;三是打造政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培育非遗文创产品市场化运营体系;四是实施非遗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需求的契合度。

卢爱刚代表学校对刘泉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并着重介绍了学校非遗保护工作的创新实践。他指出,近年来学校通过设立非遗专项项目、获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开展非遗大师进校园系列活动等举措,在传统音乐、民间美术、手工技艺等领域取得系列成果,加强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就深化校地合作,他强调下一步从两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建好用好非遗研究平台,整合美术学院、传媒学院等学科资源与技术优势,形成非遗文创产品市场;二是打造“非遗+”跨界融合模式,推进非遗元素与思政课程、乡村振兴的深度耦合。

座谈会上,相关学院就高校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机构设置、机制建设及政策保障情况,非遗相关学科建设、课程开发及人才培养模式,非遗科研项目、创新实践及成果转化应用情况,非遗校园文化活动、社团建设及社会服务开展情况,高校与地方非遗传承人、非遗项目的合作案例与经验,当前面临的困难、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等问题做了交流发言。

本次座谈会由科学研究处具体承办,标志着校地双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方面迈入深度合作新阶段。

我校音乐学院院长刘鹏、美术学院副院长石海彬、莫斯科艺术学院副院长梁卫民,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执行主任、传媒学院科研副院长贺宏福,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留鑫参加会议。(通讯员 凌璐丝 审核人 林关成)

上一条:【深调研 促发展】党委书记、校长张守华调研后勤服务中心工作 下一条:【要闻速递】商洛学院校长权雅宁一行来校考察交流

关闭

学术讲座
师院要闻
师院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