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上午,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主办、渭南师范学院承办的“AI赋能高校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与“高校新教师岗位适应与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式在渭南师范学院举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姜恩来,渭南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强,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刘好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培训主管黄美凤等出席开班式。

渭南师范学院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继续教育学院等部门负责同志,以及来自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石家庄学院、西安文理学院、西安明德理工学院、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和渭南师范学院校内外300余名参训教师代表齐聚现场。

开班式由渭南师范学院副校长曹强主持。他在开场中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本次培训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及建设教育强国为遵循,紧扣“立德树人”与教育数字化转型,通过“AI 赋能”“新教师成长”双班联动,助力资深教师突破技术瓶颈,帮助新教师夯实基础。

李强校长发表致辞。李强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教育形态、教学模式与科研范式,《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等相关政策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本次双班同期开班、协同推进,既是学校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紧跟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行动体现,更是助力教师队伍提质增效、夯实学校内涵发展根基的关键抓手。李强强调,两大培训项目侧重不同但目标同向、内容互补。“AI赋能高校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培训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帮助教师拓宽智能教育视野;“高校新教师岗位适应与能力提升”培训立足新教师职业起步关键期,围绕师德师风、教学基本功、AI技术应用等核心领域,助力新教师完成角色转变。同时,他向全体参训教师提出三点希望:一是锚定趋势、主动破局,以紧迫感跳出“经验主义”舒适区,深入钻研智能教育技术原理与应用方法;二是开放协同、交流互鉴,积极分享经验、探讨难题,推动“一人所学”转化为“众人所获”;三是扎根实践、赋能主业,将培训所学精准嵌入教学科研场景,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育人实效。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姜恩来在致辞中指出,当今社会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需求旺盛,产学研一体化趋势更加显著,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师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姜恩来强调,要充分发挥高校知识创新运营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以广大教师的才干和智慧支撑,引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养卓越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要以教学之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探索努力建好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助力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希望参训教师主动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趋势,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深化教学研究,促进成果转化,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姜会长的分享兼具战略视野与实践指导价值,为培训开展指明了方向,让在场教师深受启发。
本次培训将通过专家授课、案例分析、实操演练、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为教师提供系统、专业的指导,助力教师在教学科研能力提升与职业成长道路上实现新突破。
开班式结束后,姜恩来会长等一行人参观了国旗馆、莫斯科艺术学院。(通讯员 王佩雯 审核人 袁梁 景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