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暨北京史记研究会第二届年会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召开。渭南师范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教授、中国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院院长丁德科教授、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凌朝栋教授、教育部名栏“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学报常务主编王炳社教授一行参加了会议。
会上国家级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隆重举行我校张大可、丁德科教授主编的《史记论著集成》与撰著的《史记通解》新书座谈会及新书赠送仪式。与会学者韩兆琦教授、卜宪群教授、陈其泰教授、杨共乐教授、岳庆平教授、杨燕起教授、黄爱平教授、俞樟华教授、向燕南教授、田志勇教授等,认为这两套新书在总结我国最新的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学术成果和普及《史记》文化方面将发挥重大作用。新书发布会、座谈会及赠书仪式分别由商务印书馆文津文化公司总编辑丁波编审、北京大学赵白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黄爱平教授主持。
主编丁德科、张大可教授首先在座谈会上分别就两套丛书的编纂缘起及过程作了发言。早在2013年,渭南师范学院院长丁德科教授代表该院与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教授、商务印书馆文津文化公司丁波总编辑签署了合作协议。三方约定,中国史记研究会为联系全国史记研究学者的纽带,商务印书馆为出版史记研究成果的重镇,渭南师范学院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院为全国史记研究的基地,三家协同创新,共同深入开展《史记》研究,搭建弘扬司马迁精神的学术平台。
经过三方的共同努力,在渭南师范学院两位教授精心策划、并带领团队潜心编撰,完成了《史记论著集成》(20卷)与《史记通解》(9卷)共1200万字的巨著。其中《史记论著集成》编委有赵生群教授、张新科教授、张强教授、俞樟华教授、田志勇教授、陈曦教授、凌朝栋教授、王亚玲教授、王炳社教授、曹强博士、梁建邦教授、马雅琴教授。主创作者(按照丛书卷次)有张大可教授、丁德科教授、韩兆琦教授、宋嗣廉教授、梁艳玲教授、凌朝栋教授、曹强博士、梁建邦教授、王亚玲教授、杨燕起教授、陈可青教授、赖长扬教授、王明信教授、可永雪教授、阎崇东教授、俞樟华教授、赵生群教授、韦爱萍教授、张玉春教授、应三玉博士、张新科教授、王晓红副教授、王麦巧教授、马雅琴教授、梁红仙博士、袁梁博士、王炳社教授、詹歆睿副教授、王双喜教授、许盘清教授等。另外,还有许多参编作者与收录作者等。而《史记通解》则是张大可教授与丁德科教授共同探讨拟定书名,创新体例,共同撰著而成,包括序论、五体说明、题解、简注、语译、集评等六项内容。通解以阐明司马迁的一家之言为宗旨。
这两套书是20世纪我国《史记》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作为司马迁诞辰2160周年的献礼之作,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具有总结既往《史记》学术研究成果之集大成,铺垫《史记》学术研究之新起点,受到了与会学者的普遍好评。
在座谈会上,中国史记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韩兆琦先生认为,《史记论著集成》由张大可、丁德科两位先生担任主编并带领司马迁故乡高校《史记》研究团队成员汇总全国学术成果,积极编撰,由国家级出版平台商务印书馆出版,是对有关学术成果的一个层次提升与丰富,不仅校勘修订了原著一些问题,同时也由原来华文版14卷增加到20卷。他认为两位先生直接完成的《史记通解》具有三个特点:“早”、“全”、“新”,读起来简明,体例创新,评点方面增加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教授认为两位先生主编《史记论著论著集成》充分反映了一个时期司马迁《史记》研究的新成果。《史记通解》则在体例上有所创新,将各家评注集中在一起;对《史记》现实意义挖掘颇有价值。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杨共乐教授在对张大可与丁德科教授表示祝贺的同时,则认为《史记通解》具有新的体例,增加了学术容量,集研究性与普及性于一体;从文字注解,对《史记》文本及文化背景解读颇深。中国史记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师范大学俞樟华教授则认为这两套书书分别是更为完备的《史记》学术成果与集注普及著作。另外,北京师范大学陈其泰、北京大学历史系岳庆平教授、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赵白生教授、人民政协报《两岸经合周刊》高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皮庆生教授、李晓菊教授、中国史记研究会副会长田志勇教授、重庆文化艺术学院院长刘德奉教授、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凌朝栋教授、渭南师范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王炳社教授等先后在座谈会上发言评价。这些学者普遍认同商务印书馆这次出版的渭南师范学院特聘教授、史记研究院顾问张大可教授、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丁德科教授主编的《史记论著集成》和撰著的《史记通解》是目前我国《史记》研究重大学术成果与《史记》普及成果。
会上,《史记通解》、《史记论著集成》两书的主编张大可、丁德科教授代表北京史记研究会向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赠书;北京史记研究会会长、商务印书馆丁波博士也向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赠书。(通讯员 凌朝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