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以国家发展,民族强大为背景,提高我校大学生观察社会发展的思辨能力,促进人才培养任务,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6月12日,由校团委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团总支承办的第十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院际”辩论赛友谊赛在陶然楼演艺厅成功举办。校党委副书记任健出席并观看比赛,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数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部分领导及300余名师生代表观共同看了比赛。

辩论赛赛制参考“全国大专辩论赛”赛制,分为一辩陈词、二辩驳论、三辩攻辩、一辩攻辩小结、自由辩论、四辩总结陈词、观众提问等七个环节进行。整个辩论赛分别以“网络围观有利于还是不利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经济发展、科技发展谁为前提”“知识扶贫和经济扶贫谁更重要”等为辩题。经过激烈角逐,马克思主义学院代表队获一等奖,数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代表队获二等奖,化学与材料学院(农商学院)、东盟博仁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代表队获三等奖;马克思主义学院谢珊珊、数理学院刘琪、东盟博仁财经学院王思空、教育科学学院孙雨欣、外国语学院宋文静和化学与材料学院(农商学院)尚立荣获最佳辩手荣誉。
“优胜杯”友谊赛以“贫穷或富有那个更容易暴露人性之恶”“网络匿名是否有利于社会公共议题的讨论”为辩题。双方辩手以扎实的理论基础,风趣幽默的语言,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大方得体的姿态展开辩论。最终,数理学院与教育科学学院夺得友谊赛“优胜杯”。
比赛期间,评委赵前明、詹歆睿先后针对具体的辩论场次作了点评。两位老师谈了他们对辩论赛的认识,指出了辩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勤思、勤学、勤练,锻炼逻辑思维。他们指出,辩手应重视个体体态、语言、气势、服装等在辩论中的作用,评委会根据团队对于辩题的整体把握程度、选手之间的整体配合程度等表现考量打分。
本次辩论赛持续1个月,分二级学院初赛、校级半决赛、校级决赛、友谊赛四个阶段,先后有14个二级学院、教学部的112名同学参加训练,1000余名学生代表观看了比赛。学工部部长王俊安、机关一总支书记陈景西,纪委监察处正处级纪检监察员岳庆华、报刊社副总编詹歆睿、人文学院副教授赵前明、人文学院副教授陈西洁、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曹立新等多位老师担任本次 “院际”辩论赛评委。(通讯员 刘娟宁 郭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