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新闻>>正文
渭南师范学院构建接地气的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机制
发布日期:2014年01月17日 19:10  来源:秦东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  作者:
      近年来,渭南师范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努力探索构建“高校—工作站—基地”(“校站地”)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培养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机制,多项措施并举,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秦东地区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协同发展。
      一是成立秦东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并组建由本校与地方教育局、教研室、基层学校教研人员共同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建设,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培训和提升师范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学校与地方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二是在渭南和铜川地区建设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实验区。依托渭南、铜川各县(市、区)教研室建设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站,开展基础教育研究和师范生职业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索;与各县(市、区)的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及特殊教育学校共建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实验区基地,主要职能是安排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见习等实践教学活动,为师范生指派校外实践指导教师,协调安排学校教师的教育调研,与实验区教研人员合作开展教育研究和学术交流。
      三是加强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建设。根据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及教师专业标准,修订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课程方案,精选对培养优秀教师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开展师范类专业评估,建立教师教育课程质量管理和评估制度,确保教师职前培养质量。
      四是提升本校及实验区基地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根据师范专业学生规模和课程教学需要,充实教师队伍数量,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每个师范专业配备若干名有基础教育工作经历或有学科教学论专业背景的学科教学论教师,聘请3—5名实验区基地优秀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实施师范生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形成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幼儿园共同培养师范生的机制;重视教师职后培训和学历提升,重点加强非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新教师教育理论与教育技能培训,每年选派100名左右的中青年教师赴国内外知名高校访学或参加课程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网络培训学习,组织各专业学科教学论教师、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师参加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领导干部、教学督导、教师长期听课并集体评课,定期开展教师教学竞赛、优秀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带动教师提高教学技能水平;接受基地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各种教师培训项目,提高基地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
      五是每年面向本校教师、师范生、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站及实验区基地教研人员设立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拨付研究经费,引导师生、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站及实验区基地教研人员,重点开展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发展、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区域基础教育改革等研究,为该校及区域基础教育发展服务。
      经过几年的努力探索,渭南师范学院已经初步构建起了“高校—工作站—基地”(“校站地”)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培养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机制,在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推动秦东地区基础教育协同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通讯员 孙宏恩)
 

(责任编辑:师院新闻网)

上一条:渭南师院与中国史记研究会和商务印书馆联合搭建史记研究平台 下一条:我党早期重要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摇篮

关闭

学术讲座
师院要闻
师院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