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新闻>>正文
高塘塬处寻足迹,革命圣地觅灵感
发布日期:2020年09月29日 09:33  来源:传媒学院  作者:张晨曦 孙晨

9月27日,传媒学院专业教师孙晨、张晨曦带队,组织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17级毕业生前往渭南市华州区高塘镇渭华起义纪念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为毕业作品《渭华起义》剧本创作做前期的实地采风调研。活动主要是通过实地考察、摄影纪录、聆听讲解等方式,从个人到英雄,从革命历史到当代警示中寻找创作灵感,收集积累素材,将专业创作理论与实践结合,将亘远的革命事迹进行表达方式的转换并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采风的第一站是渭华起义纪念馆。渭华起义是中国西北地区发生最早、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暴动,也是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重要起义之一。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同学们了解到,1927年,根据中央"八七"会议精神,陕西省委决定在群众基础好、斗争热情高的渭华地区组织武装暴动。1928年5月,在刘志丹领导指挥下,在华州高塘、渭南崇凝为中心地的渭华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农民武装和革命军队配合的渭华起义,形成了方圆数百里的红色区域和革命武装割据的局面。

讲解的历史线索一路向前,聆听的追思脚步紧跟其后,步馆至先烈姓名墙前,同学们凝望着两百余位牺牲英雄的名单时纷纷驻足深思。随后团队行至第二站:西北工农革命军军委指挥部——五间厅旧址。

“现在映入眼帘的是国家一级文物,在全国革命文物中绝无仅有……”在五间厅旧址中心位置处有一幅用青砖和鹅卵石铺成的长20米,宽2米的巨幅标语:"同志们赶快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一路参观,学生队伍仿佛踏着渭华起义的征途一起在历史的长河里前进。百年古树的会议旧址、残破的草鞋被褥、锈迹斑斑的兵器、落满灰尘的衣物勋章、墙上的革命歌谣、模糊不清的党章都是历史留下的痕迹,支离破碎却熠熠生辉。

目睹了历史的实物,见证了革命的现场,同学们被渭华起义中先烈的革命精神、牺牲精神所感染,纷纷用影像纪录历史,结合专业提取灵感关键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如黑格尔所言:“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我们从遥远的革命年代栉风沐雨、艰难前行。放眼未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同学们表示,要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挖掘红色文化,创作戏剧作品,努力尝试历史的新表达,讲好中国故事。(通讯员 张晨曦 孙晨)

上一条:经济与管理学院举办蓝光投资控股集团招聘宣讲会 下一条:计算机学院认真做好师范生技能训练营工作

关闭

学术讲座
师院要闻
师院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