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新闻>>正文
我校离退休党总支组织开展特色党日活动
发布日期:2012年06月08日 21:50  来源:离退休管理处  作者:
      6月6日,离退休党总支组织总支委员、支部委员及部分老党员,一行19人前往“秦风古韵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的礼泉县袁家村,过了一个颇有特色的党日活动。
袁家村位于唐太宗李世民长眠的九�山下。上午十时许,汽车停在了颇具特色的戏楼前,一行人在苏建设、崔启、景根杰等总支同志的率领下,穿过当年国家领导人华国锋题写的“袁家村”牌坊,首先走进了村史馆,让我们看到了这不起眼的小村庄的历史变迁……
      袁家村是个移民村,全村60余户九个姓300余人,500亩左右土地,上世纪70年代是陕西省先进模范村之一。当时有句顺口溜:点灯没油,耕地没牛,干活选不出头。12年换了35任队长,越换越穷越烂,不仅村里没积累,还欠了上万元的债。1970年郭裕禄出任袁家村第36任队长,领着全村村民改土造田,苦干实干,连续9年实现了面貌的全面改变。1979年改革开放,郭裕禄积极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在搞好农业的同时,实践企业富村的战略,先后办起了砖瓦窑、石灰窑、水泥厂、水泥预制厂、硅铁厂、建筑公司、汽车运输队等多个企业,外引内联,滚动发展,积极在西安等地开发旅游项目和石油运输产业,村集体发展壮大得很快,1993年,袁家村成立了农工贸为一体的集团型企业——袁家农工商联合总公司,下辖12个子公司。当时在全国都小有名气,华国锋、李瑞环等都到过村里。现在村里一班人的发展观念是:环保、生态、绿色,大力开发无烟工业——旅游业,创建民俗、民风体验一条街,集中展示关中农村自明清以来的农村生活的演变。目前仅有300口人的袁家村的村资产已达到1亿多元,村民年平均分配现金近万元,家家住上了小洋楼,人均住房52平方米,家家生活得很滋润。他们斥资1500万元打造了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再现了原汁原味的关中民俗风情。
      从村史馆出来,错落有致的、青松绿树掩映的秦风古韵建筑群落扑面而来,缓步走在这幽雅的小街上,酒香、油香、豆腐香、辣子香袅然漫入你的鼻腔,每户人家门口挂着“酒”、“面”、“油”、“布”等字样的招幌。挨户进去看看,每户都传递着关中古老的生活故事,每户都能带给游客不同的传统手工技艺体验:布匹是如何织成的?酒是如何酿成的?醋和油以及浓香的陕西油泼辣子又是如何精心加工的?在淳朴的袁家村,你都能够亲眼目睹和亲自尝试,难怪人们把袁家村叫“关中印象体验地”。所谓“关中印象体验地”,其实就是一个袖珍“关中风情园”。一条青砖灰瓦的仿古街道,突出关中民间生活形态和传统特色作坊:油坊、布坊、醋坊、茶坊、面坊、辣子坊、豆腐坊、醪糟坊、药坊……一字排开。注重关中生活文化,营造关中风情的“体验”氛围:摇一摇那古井的辘轳,推一把磨面的磨盘,拉一下茶炉旁的风箱,品一下各具特色的风味小吃……一下子就打开了离退休老同志尘封的记忆,看到穿流如梭的年轻游客对厚重的关中民俗文化的认知和赞叹,老同志更加体验到和谐社会的发展。
      下午4时,怀着依依不舍的情愫,我们踏上了归途。一路上,老同志们看着遍地即将收获的麦浪,体验着老百姓的安康,大家由衷地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感到高兴,都表示要最大限度的发挥余热,支持学校的发展,以卓越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合影留念
 

(责任编辑:师院新闻网)

上一条:陕西省大中学生歌手大赛渭南分赛区比赛在我校举行 下一条:外国语学院党总支组织党员师生赴企业参观学习

关闭

学术讲座
师院要闻
师院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