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新闻>>正文
【共话“十五五”】畅谈“十五五” 共绘新“渭”来(一)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7日 13:28  来源:  作者:

【编者按】2025 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也是学校申硕攻坚之年、建校65周年。站在学校发展的重要节点,锚定建设师范特色鲜明的一流渭师目标,为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开门问计问策,广泛凝聚共识,吸收不同的思路、意见、看法,特推出《畅谈“十五五” 共绘新“渭”来》专栏,汇聚关于学校发展的深入思考、务实建议与长远展望,旨在以多元视角碰撞思想火花,以集体智慧凝聚发展共识,为“十五五”规划的精准制定与高效实施打牢根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共同书写渭师更富活力的未来篇章。

审计处处长 宋威: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的承上启下之年,是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审计工作意义重大。审计处作为学校监督体系的重要部分,将立足“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职能,主动融入学校发展大局。

坚持对标“三如”要求抓审计,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标新时代审计工作“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重要要求,不断推动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细化实化制度化,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坚持紧扣监督效能抓贯通,不断促进成果运用权威高效。用好审计委员会、经责审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会商机制,推进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协同,构建“纪巡审”协同监督机制,建立审计重大事项督查督办机制,推动各方在审计整改、线索移送等方面协同发力,提升审计监督整体效能。

坚持围绕中心工作抓落实,不断推动审计工作服务大局。聚焦学校高质量发展,科学规划“十五五”审计工作,紧扣学科建设、人才引育、科研创新等重点领域,构建全流程审计体系。在资金监管方面,重点关注学科建设、科研、基建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跟踪审计确保资源向优势学科、重点项目倾斜,一体推进揭示问题和审计整改,以高质量审计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保卫处处长 马利涛:“十五五”时期,学校安全保卫工作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内涵,强化政治安全、校园安全、网络安全协同治理,构建“预防-监测-响应-恢复”全链条安防体系,推动安全管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 智慧安防重点突破。未来五年,学校应加快智慧安防建设,推动AI监控、物联网感知和大数据预警平台全覆盖。通过智能识别系统实时监测实验室安全、人员聚集等情况,并与应急响应联动。同时,完善一键报警、电子围栏等设施,提升技防能力。

‌ 风险管理精准施策‌。强化实验室安全、理健康和网络诈骗等突出风险点管控。建立实验室“全流程监管”机制,强化危化品管理;构建“心理筛查-干预-跟踪”闭环体系,利用数字化工具动态监测学生心理健康;联合公安部门开展反诈实战演练,增强师生防范意识。

‌ 应急体系提质增效‌。定期组织多场景应急演练,提升师生自救互救能力;组建专业化应急队伍,配备AED等设备;优化校警联动机制,在重点区域加强巡逻防控;规范快递、外卖管理,减少治安盲区。

‌ 协同治理强化保障‌。建立跨部门安全委员会,整合保卫、学工、后勤等力量;开发“校园安全APP”,畅通隐患举报渠道;探索“政府+高校+企业”合作模式,引入社会资源参与校园治理。

‌ 安全文化深耕厚植‌。通过安全课程、主题宣传等活动,强化师生安全意识;评选“安全卫士”,树立典型示范;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安全共同体。

展望“十五五”,学校安全保卫工作既要善用科技赋能,也要注重人文关怀,在严格管理的同时体现温度,为师生筑牢安全屏障。


教育科学学院院长 李西彩“十五五”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期,是师范院校的“生存之战”与“使命之战”。在这一时期,师范院校既要解决自身转型痛点,又要扛起培养新时代大国良师的重任。

我校作为地方师范院校,“十五五”期间,一是应立足区域需求,坚持“师范性”核心地位。探索“师范+”人才培养模式(如师范+人工智能,师范+乡村振兴等),培养复合型教师;二是应结合学校实际,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创新、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应强化科技赋能,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一方面要建设智慧教师教育平台,共享优质课程与教育教学资源。另一方面要更新教学系统和科研系统,解放各类数据统计压力,鼓励教师更好的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四是要开放协同发展,强化交流合作。完善“U-G-S”协同育人模式,形成渭师育人经验,实现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的无缝对接。


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 魏睿:作为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在学校“十五五”发展新起点,我深刻认识到,党建是引领学院发展、服务学校大局的根本保证,唯有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才能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党建引领学科建设,筑牢“红色引擎”。学院党总支将以“申硕”为核心,建立“党总支委员包抓学科、党员骨干带头攻坚”机制,推动党建与学科建设深度融合。通过“党建+科研团队”模式,聚焦生态保护、生物资源利用等区域急需领域,组建党员科研先锋队,力争在国家级项目、高水平成果上突破,为学校学科层次提升夯实基础。党建引领人才培养,激活“红色细胞”。深化“党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发挥师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将红色基因融入专业教学。依托“生态先锋”党员服务队,组织师生党员投身乡村振兴、社会服务等实践,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专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呼应学校“扎根渭南,深耕教育,培养新时代大国良师”的办学理念。党建引领校地协同,拓展“红色纽带”以党组织共建为桥梁,深化与地方环保部门、科研院所合作,打造“党建+产学研”示范基地,通过联合攻关、技术服务,把论文写在渭南大地上,既提升服务区域能力,也为学校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十五五”期间,学院党总支将锚定学校发展目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师范特色鲜明的一流渭师贡献环生力量。


传媒学院党总支书记 田康顺:结合学院和自身工作实际,我对学校“十五五” 发展有三方面思考: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学院建设全过程,以“党建+学科建设” 融合模式,推动党建与教学科研同频共振,通过打造 “红色传媒” 特色品牌,培育师生家国情怀,为学院发展凝聚精神力量。

二是聚焦内涵建设,提升育人质量。紧扣传媒行业发展趋势,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强融媒体实验室建设,深化产教融合,与地方媒体共建实践基地,着力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让人才培养更贴合社会需求,为学校应用型专业建设添砖加瓦。

三是服务地方发展,彰显办学价值。立足渭南地域文化特色,组织师生开展“乡村振兴影像志”“非遗文化传播” 等项目,用传媒力量讲好渭南故事,在服务地方文化传播中提升学院影响力,为学校打造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院校贡献传媒智慧。

“十五五” 期间,学院将紧跟学校部署,以实干笃行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后勤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 席景奇:在学校党政的坚强领导下,后勤服务中心以师生满意作为行动指南,围绕学校打赢“五场硬仗”和高质量编制“十五五”发展规划,认真履行后勤保障工作职责,致力于打造“有爱、有效、有力”的服务体系,以实际行动践行廉洁、高效、务实的后勤工作理念,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后勤保障。

一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后勤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党建与后勤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后勤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发挥后勤育人功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立德树人、全方位服务师生为核心思路,以“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础,强化后勤在服务育人的积极作用,打造“勤”育新人特色思想教育品牌,积极探索新时代育人模式,做好省级“服务育人劳动教育示范基地”建设。

三是以后勤现代化、智能化建设为引领,认真研究后勤服务保障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坚持系统思维、问题导向,精心谋划做好后勤“十五五”规划子规划。

卓越的后勤服务保障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后勤保障大局、助力全局,后勤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干则必成”的执行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上一条:【共话“十五五”】畅谈“十五五” 共绘新“渭”来(二) 下一条:莫斯科艺术学院首批学生赴俄实习圆满收官

关闭

学术讲座
师院要闻
师院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