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 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也是学校申硕攻坚之年、建校65周年。站在学校发展的重要节点,锚定建设师范特色鲜明的一流渭师目标,为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开门问计问策,广泛凝聚共识,吸收不同的思路、意见、看法,特推出《畅谈“十五五” 共绘新“渭”来》专栏,汇聚关于学校发展的深入思考、务实建议与长远展望,旨在以多元视角碰撞思想火花,以集体智慧凝聚发展共识,为“十五五”规划的精准制定与高效实施打牢根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共同书写渭师更富活力的未来篇章。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 董康军: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将在全面推进规划目标完成的基础上,认真总结过去五年建设经验与不足,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科学谋划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措施,为学院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强化党建引领,坚持政治立院。学院党总支全面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院主体责任,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以党建“双创”为抓手,全面加强党建工作,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政治意识,突出“马院姓马,在马言马”鲜明导向和特色,将党建工作贯穿融入学院事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把党建工作优势转化为学院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强化理论武装,推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坚持思政课建设与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持续提升课程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推进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的建设。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聚焦数智育人,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建设。学院通过数字技术等载体,建好用好3D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高水平数智教育实践平台,不断完善以数智技术为牵引的育人工作新模式,切实提升党建工作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激发创新活力。
聚焦建强队伍,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六要”要求,牢牢抓住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关键,坚持引育并举,培优补短,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持续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
“十五五”期间,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将在学校党委坚强领导下,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加强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致力于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阐释的坚强阵地,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走好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之路,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张萍: “十五五”时期是学院发展的关键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核心,以思政课教学改革为重点,推动学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强化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将优化学科布局,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加强学科团队建设,提升学科影响力。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学术研究,聚焦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产出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育人质量。将持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思政“金课”,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加强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将坚持引育并举,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完善教师评价激励机制,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发挥专业优势,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将整合学院资源,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决策咨询、培训服务、理论宣讲等;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开展协同创新;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展望“十五五”,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努力奋斗!
教育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 李武军:在“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谋划即将开启之际,教育科学学院作为师范教育的主力军,将紧扣“建设师范特色鲜明的一流渭师目标”目标,以“三个坚持”为抓手,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师范教育根基。学院将构建“党总支-党支部-党员”三级联动机制,把党的领导贯穿示范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深化“党建+师范”融合模式,重点打造“创意教育”“旗帜领航”等育人品牌,让党建工作真正成为推动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二是坚持内涵发展,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以党建赋能学科建设,创新实施“支部建在学科上”的组织模式,在申硕攻坚、重点学科申报等关键任务中组建“党员攻坚小组”,带头申报科研项目、带头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为申报教育硕士点、打造师范教育特色学科提供坚实支撑。
三是坚持校地融合,赋能基础教育发展。创新构建“党建+教育帮扶”共同体,教师党员重点围绕基础教育痛点问题实施帮扶计划,党员师范生通过“亮身份、践承诺”参与支教服务,将教育实习打造成党性锤炼的实践课堂,真正实现高校与基础教育协同发展、互利共赢。
面向“十五五”,教育科学学院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推动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为学校建设一流师范院校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经济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 李富荣: 站在“十五五”发展的新起点,经济与管理学院党总支以党建为引领,立足实际,在人才培养、组织建设和服务地方等方面深耕细作,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党建领航,筑牢育人根基。学院党总支坚持“党建+思政+专业”融合发展路径,将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打造“书记小喇叭”“思创融合 韶华经管”思想文化特色品牌,挖掘思政元素,将专业课程与红色教育、乡村振兴深度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思政魅力。
团结奋进,建强战斗堡垒。党总支以“标准化党支部”建设为抓手,发挥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激励师生党员在教学科研、志愿服务中亮身份、作表率,凝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奋进力量。
服务地方,彰显经管担当。学院党总支立足渭南区域发展需求,鼓励学生将创新创业与地方经济结合。深入县域开展电商助农、文旅规划等实践;鼓励学生开展农特产品直播带货等学生创业项目,既锤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为地方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
经济与管理学院党总支将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以更实举措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经管智慧与力量。
化学与材料学院党总支书记 韩城忠: “十五五”教育发展规划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锚定建设教育强国目标,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我们学校作为地方师范院校,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渭南市乃至西北地区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推进作用。我们要聚焦教师教育的主责主业,承担起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重大使命,同时也要发挥好自身学科、科研和人才优势,服务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基层党总支书记,我的主要工作目标,就是要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进学院基层党建和教学科研工作的促进和提高,对照“双带头人”工作室的建设目标,做好建设规划的全面落实。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本,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促进学风教风建设,持续助推学院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为学校顺利申硕成功贡献力量。
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 刘展晴:“十五五”期间,化材学院将立足“教师教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定位,紧扣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以“强化师范根基、突出应用特色、推动学科交叉”为导向,力争到“十五五”末,实现学院学科影响力、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学科建设方面。构建“师范 + 应用”双轮驱动的学科体系,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师范教育与应用研究相互赋能,形成“师范引领、应用支撑”的学科结构。
人才培养创新方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师范生教学技能实训体系,拓展师范生综合素质培养维度;构建“产学研用”协同体系,与企业联合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提升非师范专业人才竞争力。
科研与社会服务方面。加强基础研究团队和应用技术研发团队建设,提高应用技术研发团队实力,聚焦地方经济的发展,强化校企合作,提升应用技术研发团队服务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通过“十五五” 期间的系统建设,学院将进一步彰显师范特色和应用优势,为区域基础教育和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