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新闻>>正文
【共话“十五五”】畅谈“十五五” 共绘新“渭”来(四)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30日 10:40  来源:  作者:

【编者按】2025 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也是学校申硕攻坚之年、建校65周年。站在学校发展的重要节点,锚定建设师范特色鲜明的一流渭师目标,为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开门问计问策,广泛凝聚共识,吸收不同的思路、意见、看法,特推出《畅谈“十五五” 共绘新“渭”来》专栏,汇聚关于学校发展的深入思考、务实建议与长远展望,旨在以多元视角碰撞思想火花,以集体智慧凝聚发展共识,为“十五五”规划的精准制定与高效实施打牢根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共同书写渭师更富活力的未来篇章。

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 武江波“十五五”期间,学院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学校规划目标,结合学院实际和学科专业特色,以党建“双创”为抓手,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

加强理论学习,强化思想引领。把理论学习当作必修课,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引导全院师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通过深入课堂、班级、公寓,与教师和学生交流,了解师生所想所盼,解决师生的急难愁盼问题,凝聚起全院师生团结向上的精气神。

落实立德树人,加强学生培养。按照扎根渭南,深耕教育,培养新时代大国良师的办学理念,拓展实践育人途径,强化教风学风建设,用心、用情、用力培育好学生。

履行党建责任,推进学院发展。坚决扛起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抓党建促融合,推进支部“双创”建设;抓好干部作风提能力,促进各项工作落实落细,为学校申硕升大贡献外语力量。

 

外国语学院院长 李海荣:根据学校整体布局及外国语学院实际情况,学院“十五五”期间将以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特色发展为导向,着力实现三大目标: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教学科研实力及专业服务地方能力。具体而言,将依托多语种聚集的独特优势,扎根渭南,聚焦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经济文化对外交流及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等关键领域,推动学科专业做强做优。实施计划如下:

学科专业建设:力争建成1-2个硕士点(学科教学英语、翻译),提升学科建设层次;将英语专业打造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其他专业按省级一流专业标准建设,增强专业品牌影响力。

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确保博士占比达25%以上;力争获得1-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彰显教学质量提升成效;获批省级科研项目不少于15项,强化科研创新能力。

地方服务能力提升:完成3-5部渭南各县市民俗文化研究的多语种翻译及译本出版,助力地方文化国际传播;制作不少于3个旅游景区的多语种导游资料,推动渭南旅游文化对外推广。

通过达成上述目标,学院有望成为渭南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及对外传播研究的核心力量,以及多语种外语人才(尤其是中学英语、日语和俄语教师)培养的重要基地,为地方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体育学院党总支书记 郭音:在“学校十五五发展大家谈”中,作为体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我深感体育育人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体育不仅是强身健体的手段,更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结合岗位实际,就如何深化体育育人功能、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谈几点思考。

强化党建引领,筑牢体育育人根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与竞赛。通过“党建+体育”模式,打造“体育思政示范课”等品牌,以运动员拼搏精神、体育文化中的团队意识为载体,培养学生坚韧品格与家国情怀。

深化体教融合,构建“大体育”育人体系。打破学科壁垒,推动体育与心理学交叉创新,开设运动健康特色课程。整合校内外资源,联合地方政府、企业共建实践基地,让学生在赛事组织、社区体育服务中提升综合能力。探索“体育+公益”路径,通过支教、助残志愿服务,强化社会责任教育。

以文化人,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挖掘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内涵,推动非遗体育进校园。通过体育文化节、校友访谈等活动,营造“以体育德、以体启智”的校园氛围,增强文化自信。

“十五五”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期,体育学院将以培养“身心俱健”的时代新人为目标,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体育动能,书写“以体育人”的新篇章!

 

体育学院院长 李春兰: 2025 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的关键一年。站在这个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体育学院将紧扣国家体育强国战略与学校总体规划,聚焦“体教融合、学科交叉、社会服务”三大主线,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在学科建设方面,紧密结合时代发展趋势与学校特色,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聚焦体教融合、智慧体育等前沿领域,加大科研投入,搭建高水平科研平台,积极培育标志性科研成果,努力提升科研水平。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提升现有教师素质,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同时,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与体育企业、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与就业机会,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

在社会服务方面,充分发挥体育学院的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地方体育事业发展。开展各类体育培训、赛事组织等活动,助力全民健身事业;加强与社区、学校合作,推广科学健身理念与方法,提高公众健康水平,提升学院的社会声誉。

“十五五”期间,体育学院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为学校的整体发展贡献体育力量。

 

传媒学院院长 林关成:结合传媒学院特色和自身工作实际,我们将以区域需求为导向、数字技术为驱动、特色发展为核心,立足区域服务,打造特色化传媒教育新高地,深度融入学校发展大局。

深耕区域沃土,强化服务担当。联合地方政府、融媒体中心及龙头企业,精准对接需求,共建“区域传播研究院”,聚焦城市品牌建设、乡村振兴传播、文旅IP打造等核心议题,提供智库支持与项目实践平台;实施“传媒赋能地方”计划,组织师生团队承接县域融媒体升级、社区数字治理、中小企业品牌传播等实战项目,打造服务品牌,将论文写在地方发展一线。

拥抱数字变革,重塑育人体系。增设“AIGC内容生产”“数据可视化传播”“元宇宙场景应用”等前沿课程,重构课程内核,建设“智能融媒体实训中心”,强化技术应用与跨界融合能力培养;创新培养模式,推行“项目制教学”,联合行业头部企业开设“数字传播工作坊”,引入真实项目贯穿教学全程,实现“学---研---产”无缝衔接。

凝练特色方向,构筑学科优势。结合地方资源禀赋,聚焦细分领域,重点发展“数字文旅传播”“区域品牌战略”“基层治理传播”等特色方向;搭建交叉平台,联合校内经管、数据科学、艺术设计等学科,共建“数字创意产业学院”,共同孵化跨学科课程与科研项目,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十五五”期间,学院将锚定学校发展目标,形成“技术赋能+区域服务”双轮驱动的特色发展范式,培养兼具数字素养与本土情怀的创新人才,产出一批服务区域发展的标志性成果,成为学校彰显服务贡献度与办学特色的战略支点。

 

莫斯科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 孟波:渭南师范学院在“十五五”期间的发展规划紧扣“建设师范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目标,依托省市共建的政策与资金支持,聚焦学科升级、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等核心任务,旨在实现从本科院校向硕士授予单位及高水平师范大学的转型。

莫斯科艺术学院作为学校对外办学窗口单位,在“十五五”发展新起点,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将我们党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持续拓展“党建+艺术教育”“党建+国际交流”“党建+课程思政”的融合模式,实现党建与办学深度互动、互促共进。

以下是学校发展的核心方向及具体举措:学校“十五五”发展以获批硕士点、升格大学、建成应用型示范高校为里程碑。冲刺国家师范教育基地建设,强化公费师范生培养。依托国家一流汉语言文学专业,加强“史记研究”等特色方向,推动文化传承创新。扩大莫斯科艺术学院对外合作办学渠道,推动传统艺术创新。

通过学科攻坚、师范特色深化、校地共生三轨并行,力争成为陕西东部高等教育核心支点。为渭南乃至关中地区的基础教育质量与产业升级提供动力,学校已在学科凝练、资金筹措、基建升级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但师资高端引进与国家级成果突破仍是后续挑战重点。我校应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机制,注入基层高校的实践力量,展现我校育人体系与文化自信的融合成效。

 

莫斯科艺术学院执行院长 殷晓克:立足学校“十五五”发展新阶段,莫斯科艺术学院肩负三大核心使命:

深耕中俄合作,强化战略支撑。“十五五”期间重点任务,一是系统梳理十年育人成效(已培养千余名毕业生,深造率超过40%,双证通过率99%),充分论证办学可持续性与独特价值。二是高标准完成中外合作办学审核评估。

创新在地模式,深化国际融合。响应学校“十五五”提升国际化水准、服务区域发展要求,一是构建深层次中俄文化交融与艺术教育生态,深化合作办学“在地国际化”内涵。依托省级引智基地等平台,推动中俄学者联合科研、共建资源。二对接渭南市及陕西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战略,赋能渭南城市文化与国际形象,将国际化办学成果辐射全校,打造对俄教育文化示范窗口。

赋能学科建设,服务人才强校。紧密围绕学校“十五五”学科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目标,一是依托国一流、省一流专业优势,借鉴与延安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经验,实质性推进与俄方联培研究生项目,助力提升办学层次。二是依托“陕西省科技与艺术融合创新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成果转化,提升服务地方能力与文化育人实效。

上一条:【知行合一新风展】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传承实干担当作风 下一条:各二级学院开展暑期留校学生慰问活动

关闭

学术讲座
师院要闻
师院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