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新闻>>正文
【共话“十五五”】畅谈“十五五” 共绘新“渭”来(五)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31日 09:52  来源:  作者:

【编者按】2025 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也是学校申硕攻坚之年、建校65周年。站在学校发展的重要节点,锚定建设师范特色鲜明的一流渭师目标,为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开门问计问策,广泛凝聚共识,吸收不同的思路、意见、看法,特推出《畅谈“十五五” 共绘新“渭”来》专栏,汇聚关于学校发展的深入思考、务实建议与长远展望,旨在以多元视角碰撞思想火花,以集体智慧凝聚发展共识,为“十五五”规划的精准制定与高效实施打牢根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共同书写渭师更富活力的未来篇章。

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 陈斌:"十五五"时期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社会需求升级,学校发展必须突破传统思维,以创新驱动、特色引领、开放融合为路径,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教育生态。具体着力做好几件事:

锚定特色定位,占据不可替代。学校发展应立足自身优势,重塑师范育人特色,面向区域深耕深化产教融合,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需求。

推动教育数字化,占领数智高地。人工智能、大数据正重塑教育形态。"十五五"期间,学校应建设智慧教学平台,推广个性化学习分析,推动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向"学习引导者"。

深化开放协同,落实实践育人。学校应推进"校地企"深度融合,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加强国际交流,引入优质课程和科研合作。

以学生为中心,重构育人体系。“十五五”期间,学校需优化课程体系,强化批判性思维、跨学科能力和实践素养;可探索"书院制""项目式学习"等新模式。

学校"十五五"发展,核心在于主动求变、精准发力。唯有坚持特色化、数字化、开放化、人本化,才能在教育变革浪潮中抢占先机,为国家和区域发展提供更强支撑。


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 袁卫: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拟针对“十五五”发展规划,将立足学院学科专业特色,以物理光电为基础、电子电气为应用,兼具理论性与工程实践性,以“党建引领+学科攻坚+育人提质”为核心主线,既对接国家战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又解决学院发展中的痛点(如学科交叉不足、产教融合不深、青年教师成长慢等)。以下从党总支视角,谈谈具体思考方向:

强化政治引领,锚定发展方向。结合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学科特点,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电子信息专业的申硕目标。明确“人工智能及图像处理”“量子信息”等2-3个重点突破方向。推动“支部建在系上、党小组设在科研团队”,在电气系党支部设立“人工智能党员攻坚组”,在物理系党支部设立“量子信息创新党小组”,将党建任务与教学科研任务同部署,实现“党建强、业务强”的双向促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破解“结构失衡、活力不足”难题。学院党总支需关注“引才、育才、留才”全链条,尤其要解决“青年教师成长慢”“资深教师动力弱”等问题。在“十五五”期间,将围绕电子信息硕士点建设要求,重点引进在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能带动学科发展的“领军人才”。同时优化“治理服务”,营造“协同高效、温暖和谐”的学院生态,推动管理从“行政主导”转向“师生共治”,提升学院凝聚力。


美术学院党总支书记 周德锋: “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五年,也是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转型的决胜期。美术学院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编制规划。编制工作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聚焦党建、教学、科研、育人等重要任务,把握总体要求,明确基本原则,科学谋划未来发展,编制学院“十五五”发展规划;二是发展路径。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通过“横向比”“纵向看”,对标对表,梳理学院亮点优势、工作短板,科学谋划高质量发展路径;三是互融共促。积极申报校级市级省级标杆院系、样板党支部、示范党支部及“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等项目,通过党建“双创”项目申报创建和培育,持续深化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互融共促;四是勇立潮头。持续巩固学习教育成果锚定目标抓落实,凝心聚力努力把各方积极因素都转化为奋斗实绩,用心用情用力,把简单的事干好、把难干的事干成,真正在勇立潮头中答好“十五五”答卷


美术学院院长 石海彬: 站在学校“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历史节点,以“特色立校、学科兴校、育人铸校、智治强校”为战略主线,聚焦“高水平师范院校”建设目标,重点推进四方面工作:一是构建“师范+”学科生态,夯实核心竞争力。聚焦秦东地区教育、文化、经济协同发展需求,以“问题导向、产教融合、校地共生”为原则,打造服务地方的特色学科群;二是深化五育融合育人,打造“美育”育人特色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美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塑造“美育”育人新模式,打造“美育”育人特色高校;三是强化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彰显地方高校担当。强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推行项目化教学,将社会需求纳入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实训中锻炼和成长。同时,服务乡村学校与社区,将社会服务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库,实现“服务地方—反哺教学”良性循环;四是深化数字化管理改革,以效能提升驱动高质量发展。以“数据赋能、流程再造、服务升级”为主线,构建智慧化治理新格局:建成校级数据中心,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推进管理流程数字化再造。总之,“十五五”期间,需以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各项工作,通过特色发展实现弯道超越,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渭师方案”。


继续教育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 张晶作为继续教育学院书记,立足学院核心使命,对学校“十五五”规划中继续教育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一、强化战略引领,打造特色品牌体系。学校规划应明确继续教育服务国家战略(乡村振兴、教育强国、区域协调)和区域需求的战略支点作用。学院将聚焦学校优势学科(如司马迁与《史记》研究),设计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培训、特色课程和定制方案,形成不可替代的品牌优势。二、深化模式创新,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学校需突出发展高质量继续教育。学院将: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对接“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重塑课程体系;构建开放融通学习体系,发展非学历与高层次学历教育,搭建连接校内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桥梁;拥抱数字化,建设智慧平台,提升学习灵活性与质量。三、提升服务能级,赋能区域发展。发挥继续教育链接社会的桥梁作用:精准对接渭南产业升级与人才需求,提供高端培训、技能提升与智库服务;协同校内资源,探索建设实体化继续教育基地或产业学院,提升服务区域发展的直接贡献度。四、坚持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深化校地校企合作,与政府、行业、领军企业共建共享;加强校际协同,与国内外高校、机构优势互补;拓展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化水平与影响力。作为学院党组织负责人,我将带领全院深度融入学校大局,以高质量继续教育实践,为提升学校综合实力与服务能力贡献核心力量。


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景根杰:作为地方师范类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在“十五五”期间,坚持落实终身教育理念,立足师范教育底色,紧扣国家教育改革战略与区域发展需求,将教师教育优势与终身教育功能深度融合,锚定师范特色与终身教育融合发展方向,一是教师教育主责延伸:以基础教育教师终身发展为核心,承接国、省培项目,拓展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技能培训、校长研修等领域,助力区域教育质量提升;二是师范特色辐射:结合地方教育短板(如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开发定制化培训课程,强化“师范院校服务基础教育”的使命担当;三是职前职后教育贯通:整合校内师范专业资源,将师范生培养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衔接,形成“培养-培训-研究”一体化模式;四是服务全人群终身学习:拓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及教育类职业技能培训。

将终身教育规划纳入学校“十五五”主规划,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专项规划联动,明确“教师教育特色+终身教育功能”的底层逻辑。建立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考核机制,将培训项目、教研成果纳入职称评审与绩效评价,激发教师积极性。争取在“十五五”期间实现“师范特色+终身教育”的差异化发展,成为区域教师发展的“孵化器”与全民教育服务的“供给站”。

上一条:【学习教育先锋谱】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与担当——审计处杨园园同志先进事迹 下一条:【学习教育先锋谱】清风引路·艺脉相承——莫斯科艺术学院以“四清”打造联合培养研究生育人新范式

关闭

学术讲座
师院要闻
师院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