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园里,学生们总能看到一个忙碌而温暖的身影——她就是体育学院辅导员李欣泽。从晨曦微露到夜深人静,从思想困惑到生活琐事,她始终是学生最信赖的依靠和最贴心的伙伴。她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扎根一线,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每一项看似平凡却关乎学生健康成长的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为学、务实、清廉”为准则,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凡篇章。
学生身边的“暖心人”,把师生情谊记在心头
“学生利益无小事”,在李欣泽眼中,学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去年深秋的一个凌晨三点,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划破值班室的寂静——一名外省女生突发急性肠胃炎,腹痛难忍无法下床。她立即带着医药箱赶到宿舍,见学生情况危急,一边安抚学生情绪,一边紧急联系渭南市中心医院。
“医生说必须马上送医!”她当机立断,和值班保安一起将学生从四楼宿舍抬到楼下。救护车赶到后,她毫不犹豫地随车前往医院。挂号、缴费、做检查、取药品,她跑前忙后,为学生垫付了全部医疗费用。由于学生家乡远在千里之外,家长无法及时赶到,她便全程守在病床边,给学生喂水、递药、联系医生,直到第二天上午学生病情稳定,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学校。
“李老师比亲人还亲”,康复后的学生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这样的故事,在李欣泽的工作经历中还有很多,为家庭困难学生争取助学金,帮心理困惑学生联系心理咨询师,替学生规划就业方向,她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用真情实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
矛盾调解的“公道人”,把责任担当举过头顶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调,要弘扬优良作风,密切党群关系。作为辅导员,李欣泽深知,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学生权益,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
2023年春节前夕,已经收拾好行李准备回老家举办婚礼的李欣泽,突然接到电话,两名西藏籍学生与其他同学发生争执,双方情绪激动。她当即取消行程,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面对剑拔弩张的局面,她先稳定双方情绪,再分别了解情况,耐心倾听诉求。
“你们远离家乡求学不易,同学之间要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包容”,她结合民族政策和校规校纪,既指出双方存在的问题,又肯定各自的优点,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事后,她专门为两名西藏学生做了思想工作,从“民族团结是生命线”讲到“如何树立正确三观”,让学生明白“遇事要冷静,处事要理性”的道理。
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担当,正是李欣泽工作的常态。无论是节假日还是休息时间,只要学生需要,她总能及时出现。她常说“辅导员不仅是个职务,更是一份责任,必须把学生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
团学工作的“领航人”,把创新实干落在实处
在担任学院团委书记及负责学生会工作期间,李欣泽始终牢记“服务青年”的宗旨,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带领团队打造了一系列接地气、有活力的学生活动。
她倡导“走出办公室,走进训练场”,每周至少参加三次学生训练,在运动场上倾听学生心声。针对体育专业特点,她策划开展了“毕业季足球告别赛”“雷锋精神进社区”等品牌活动,既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又增强了社会服务意识。
在她的带领下,体育学院共青团工作呈现出蓬勃生机,先后荣获“优秀社会实践团队”“五四红旗团支部”“五四红旗团委”“百佳活力团支部”等多项表彰。她本人也荣获“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优秀专职团干部”等称号。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她对“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工作作风的坚守,是对“勤俭节约、反对浪费”要求的践行——所有活动都坚持低成本、高质量,把经费真正用在服务学生上。
从日常管理的点滴付出,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到团学工作的创新发展,李欣泽用三年如一日的坚守,在辅导员的岗位上,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深刻理解与践行。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为学、务实、清廉”的答卷;她没有豪言壮语的誓言,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如今,李欣泽依然奋战在学生工作一线,用脚步丈量校园的每一寸土地,用真心守护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她常说“践行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这份坚守与担当,正是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者最动人的风采。(通讯员 李欣泽 审核人 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