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图片新闻>>正文
[人民网]陕西渭南 朝阳产业鼓角隆
发布日期:2015年05月12日 15:00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

陕西渭南地处关中平原东部,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之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山水灵秀,自然景观奇特优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伴随着全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升温,渭南市瞅准机遇,超前谋划,文化旅游产业在三产贡献占比中的份额和地位逐年攀升,日益成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加速器和转型升级的强力引擎。

5月7日,经过半年时间的调研筹备,渭南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隆重召开,值此渭南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关键节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同时也预示着渭南文化旅游产业吹响新的号角,走上新的高度。

形势乐观令人欣喜

渭南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攻坚阶段,动力是什么?着力点在哪里?渭南市委书记徐新荣认为,动力就是创新驱动,着力点就是文化旅游。他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锐意改革,深化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把文化旅游产业当做全市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

数据显示:2014年,渭南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202万人次,增长10.4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2.08亿元,增长18.9%。旅游收入占全市GDP比重,由2011年的6%上升到2014年的17%。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巨大的严峻形势下,这样的成绩单无疑令人满意,令人欣喜。

文化旅游产业既是一项综合性产业,更是一个绿色低碳的朝阳产业,相比传统的农业和工业而言,资源消耗低、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支撑带动作用。“十二五”以来,渭南市一直重视文化旅游产业,坚定不移地实施园区、城区、景区发展战略,同步推进“四化”建设,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在具体推进过程中,通过完善产业体系,主要指标平稳增长。目前,渭南沋河老街美食城、富平和仙坊初具影响力;全市星级酒店36家,星级农家乐98家;华山西线索道建成投入运营,沿黄旅游公路建设进展顺利;扶持壮大综合性旅游购物企业10余家,规范发展旅游购物点100余个;低空飞行、水上运动、沙漠越野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

通过加快资源整合,体制调整有序开展。以华山景区为核心,全市优质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大华山旅游区”;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明晰产权,明确职责,组建成立华山旅游集团公司,五县市主要景区纳入华旅集团进行股份制改造,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以集约化、专业化经营模式,逐步打造渭南旅游产业集群。

通过加快项目建设,景区环境全面改善。编制完成《华山景区文化旅游产业概念性规划》,投资26.3亿元建设华山文化艺术中心、华山风情商业综合区、华山医养中心和华山清心温泉等4个重点项目;制定唐帝陵保护管理规划,投资4.9亿元启动实施桥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唐惠陵博物馆、泰陵神道保护等6个保护工程;投资800多万元在高速公路、国省道、高速服务区设置86块旅游标识标牌和导览图,投入460万元打造智慧旅游平台等。

通过加强行业管理,市场秩序明显改善。针对长期以来影响旅游市场秩序的突出问题,渭南市以优化改善旅游市场环境为目标,持续开展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活动。2014年共检查涉旅单位181家(景区50家、旅行社及分社85家、星级饭店46家),下发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10份,受理游客投诉18起,处理18起,结案率达到100%,深受游客好评。

通过加大宣传促销,渭南对外形象显著提升。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华商报、新浪网等媒体,先后大力宣传该市惠旅政策及精品线路;组织华山、洽川、陶艺村等重点旅游景区,赴成都、重庆、福州、北京举办旅游推介活动;主办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交流大会暨旅游合作论坛,组织承办西部帝王陵区域旅游合作联盟第四届年会。

前景广阔令人期待

在渭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渭南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促进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信息量大、含金量高、操作性强,观念新颖,亮点频闪。

在发展目标上,渭南提出围绕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依托“山、水、城、陵”优势,构建“一核三圈八区”的旅游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华山旅游的核心带动作用,建设“秦岭生态、黄河湿地、渭北人文”三大旅游经济圈,加快培育“渭南宜居宜游生态区、大华山休闲度假区、韩城古城文化区、富平红色及陶艺文化区、蒲城唐陵文化区、澄城陶瓷文化区、白水仓颉杜康文化区、卤阳湖航空湿地体验区”等八大旅游产业聚集区,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到2020年,年接待游客总量达到6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过夜游客人均停留时间2.5天以上。

在品质提升上,渭南提出大力实施“十大提升工程”,即景区品质提升工程、文化融入工程、旅游交通提升工程、服务品质提升工程、餐饮住宿提升工程、旅游购物提升工程、新业态开发工程、平安旅游提升工程、乡村休闲旅游工程、旅游品牌提升工程。包括完善习仲勋故居、习仲勋墓园、王尚德纪念馆、渭华起义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线路;开通沿黄旅游公路、实现二级以上公路贯通4A级以上景区、建设华山支线机场、开通重要客源地专机、专列,实现西安至渭南高铁运营公交化,开通黄河旅游航运;重点扶持华山农家、苹果人家、洽川渔村、潼关渔家等乡村旅游品牌等,努力推动渭南旅游转型升级。

在创新理念上,牢固树立全域旅游理念,把渭南作为最大的景区来打造,每一个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每一个小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包括水利交通三河治理,这些项目都按照景区规划建设。为适应文化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新趋势,渭南市跳出旅游抓旅游,推动旅游与文化,与一二三产业,与“互联网+”等各个领域深度融合发展,延长文化旅游产业链条,拓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空间,真正实现一业兴、百业兴,牢固树立融合发展的理念。

措施有力令人振奋

面对如此宏伟蓝图,渭南在政策、机制方面提出了得力的推进措施,改变过去的被动式工作方法,实现从“产业搭台”到“为产业搭台”的华丽转变。

渭南市长李明远身体力行,深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一线,与大家共同研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为了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他主动请缨,成立了以自己任组长的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

渭南文物旅游局充分发挥行业指导、综合协调、执法管理作用,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研究,切实当好产业发展的“参谋者”、改革创新的“协调者”、企业发展的“服务者”和工作推进的“监督者”。各相关部门围绕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要求,把发展旅游产业与自身职能密切结合起来,主动参与、积极支持,搞好衔接、联动配合,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全民共建旅游强市建设的新局面。

在政策保障方面,渭南市进一步明确了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的旅游发展资金,同时,各县(市、区)也设立一定的旅游专项发展资金,支持该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中央、省、市专项扶持资金也要充分考虑旅游企业和项目;鼓励金融机构为旅游发展提供信贷支持;优先保障旅游重点项目用地,引导和鼓励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引进培养紧缺专业型人才等。各级各部门在抓好贯彻落实的同时,要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工作实际,研究出台实用、管用的配套措施。同时,积极探索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充分调动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投资旅游产业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

旅游产业是终端消费产业,只有依靠扎实的工作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在督导落实方面,从今年起,渭南将旅游产业发展任务纳入对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体系进行绩效考核,并进行季度点评,文物旅游局则配合考核办尽快制定完善旅游县域差异化考核办法,确保年终考核“有法可依”。各级各部门认真对照推进旅游强市建设的任务分工,以雷厉风行、“马上就办”的作风,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时序进度。渭南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对各级各部门落实《意见》相关情况,定期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跟踪问效,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渭南文化旅游产业正在迎来一个春花烂漫、充满活力的美好未来奋力向前。

文章来源: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5-05/12/nw.D110000renmrb_20150512_1-13.htm

上一条:中泰大学生文化交流联欢会在音乐舞蹈学院举行 下一条:解放军艺术学院刘大为教授为渭南师范学院题写校名

关闭

学术讲座
师院要闻
师院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