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弥芮敏
10月10日下午,由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共青团渭南师范学院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渭南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之“传承至美礼敬匠心”非遗进校园活动走进渭南师范学院。青年演员团队带着精彩的传统技艺走进校园,古老的非遗与青春的校园相遇,碰撞出一幕幕生动而温情的画面。
表演还未开场,面花、巧娘草编、木版年画、华山戏法体验区前早已被师生们围得满满当当。面花体验区最为热闹,只见在丁鹏飞灵巧的双手下,一团面团被捏、揉、搓、挑,不一会儿,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猪便“活”了过来。几位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被深深吸引,饶有兴趣地上前体验。亚历山德拉小心地托着做好的作品,竖起大拇指,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很有意思,我很喜欢做面花!”
随着锣鼓声响起,演出正式开始。潼关黄河老腔艺术团率先登台,一曲《黄河湾里唱老腔》气势磅礴、唱腔高昂。台上不仅有老腔艺人,还有几位稚气未脱的小朋友,他们与老师一同高唱,稚嫩的嗓音与老腔浑厚的声线交织在一起,传递出非遗薪火相传的力量。
整场演出最大的亮点是西安交通大学魔术团带来的魔术表演和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皮影艺术团带来的《卖杂货》,他们跟随舞台音乐和灯光,精彩的表演让观众们目不转睛,纷纷惊叹“太神奇了!”市秦腔剧团带来的《火流星》将现场推向高潮。旋转的火球划破天空,演员身姿矫健,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美感。最后,在陕北民歌《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的歌声中,整场演出圆满落幕。
“原来非遗这么有趣,也可以这么‘潮’。”活动结束,一位大学生意犹未尽地说。离场时,亚历山德拉还攥着面花小猪,笑着说:“我要把它带回国,告诉我的朋友,中国非遗有多棒!”
渭南日报 2025年10月15日 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