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数学与统计学院暑期“三下乡”支教团队“龙门青苗筑梦团”在陕西省大荔县安仁镇龙门村圆满完成系列支教活动。团队以“思想引领、文化传承、科普实践、成长关怀”为四大抓手,通过多元化活动助力乡村儿童全面发展,用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教育振兴。

思想引领:厚植情怀 筑牢精神根基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实践队设计具象化的思政课堂。爱国主义教育金箔画制作课上,孩子们用金箔小心翼翼地粘贴出国旗、天安门图案,指尖的郑重里藏着对祖国的热爱;《国家》手势舞教学中,“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的旋律响起,孩子们跟着志愿者比划出“家”与“国”的手势,在律动中理解“家国同心”的深意。红色故事会上,“小萝卜头”的求学梦、王二小的放牛郎故事,让爱国情怀在聆听中悄然萌芽。

文化传承:指尖技艺延续千年文脉
实践队深耕传统文化浸润,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孩子们触摸文化根脉。非遗课堂上,孩子们在志愿者指导下执笔勾勒京剧脸谱,用颜料晕染出“红脸忠勇、白脸奸诈”的戏曲密码;制作漆扇时,从调漆到上色,古老髹漆技艺在指尖流转;敦煌元素扇子填色活动中,飞天飘带、藻井纹样在笔下重现,丝路风情跃然扇面。传统民俗体验课上,孩子们用粘土捏出端午粽子、中秋月饼,在揉、捏、塑的过程中感受节日内涵,让文化传承有了温度与质感。

科普实践:趣味探索点燃科学梦想
聚焦科学素养提升,团队打造“玩中学”的科普课堂。科学小实验课上,孩子们亲手组装水火箭,看着瓶中清水在气压作用下推动箭体升空,欢呼声响彻云霄;应急演练中,“烟雾”弥漫的教室里,志愿者带领孩子们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有序撤离,防震演练时则迅速躲到课桌下,实用避险技能在模拟场景中固化成肌肉记忆;“梦想AI”环节,孩子们通过互动屏与“未来职业画像”对话,在“我想当工程师”“要做航天员”的畅想中埋下科学种子。

成长关怀:全维护航助力健康成长
围绕儿童成长需求,团队构建多维度关怀体系。资助政策宣讲会上,实践队员用手册解读助学贷款、奖学金等政策,为即将步入大学的困难家庭答疑解惑;心理团辅课上,“盲行”游戏让孩子们在信任中学会协作,自画像则用色彩袒露心声;趣味运动会上,两人三足的默契配合、跳绳比赛的奋力拼搏,让成长在欢笑中悄然发生;时光信箱中,孩子们写下给一年后的自己的悄悄话,字里行间满是对未来的期盼。

此次龙门之行,数统学子不仅是用知识浇灌了希望的田野,更是用智慧与热忱架设了一座连接大学课堂与乡土中国的桥梁。他们以专业为基,以青春为笔,在乡村教育的画卷上描绘出科技赋能、文化传承、全面育人的生动图景,深刻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团队将不断深化总结实践经验,以更精准、更富创新力的方式,持续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让青春之花在服务国家战略的沃土上绚丽绽放,让希望的星光在更多乡村孩子的心空璀璨闪耀!(通讯员 张洁荣 审核人 苟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