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下午,陕西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著名书法家陈俊哲为美术学院60余名师生作了题为《写诗为何——诗词创作体会交流》的专题讲座,讲座由美术学院院长石海彬主持,副院长石洁及书法学专业师生代表齐聚现场,共赴一场诗词文化盛宴。


讲座以“写诗为何”为主题,陈俊哲开篇便引孔子《论语·阳货》中“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经典论述,结合18组原创诗作及其背后的故事,生动地阐释了诗词创作的要素,从情感激发、社会观察、群体交流、现实批判四个维度,点明诗歌在个人修养与社会治理中的多元价值。自2007年于深圳南澳乘坐快艇“下海”之际创作第一首诗《下海》,至登顶秦岭太白山拔仙台时,借“纵使未谋姜尚面,不妨到此列仙班”抒发登高情怀的《拔仙台极目》,他揭示了“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创作真谛。陈俊哲以一首首诗作串联起“诗可抒情、可明志、可怀古、可寄忧、可记趣”的多元价值,使在场师生深刻体悟到诗词是一种可记录生活瞬间、促进人际和谐、陪伴人生以自娱的生活方式。在谈及诗词与书法的关联时,陈俊哲指出,书法是诗词的视觉呈现,诗词是书法的精神核心——二者均注重“情”与“韵”,书法学专业的师生若能以诗涵养性情、以书传递情感,更能领略传统艺术的共生之美。互动环节中,师生围绕“诗词创作如何平衡格律与情感”“书法创作中如何体现诗意”等问题提问,陈俊哲细致解答,并鼓励师生们“从日常小事觅诗兴,从传统经典学章法”。书法学专业负责人李小言总结:陈俊哲先生的讲座以诗为桥,既展现了中华诗词的文化魅力,也为书法学专业师生打通了诗与书的融合之道。
讲座结束后,陈俊哲一行前往博士工作室,与青年教师围绕书法创作展开研讨,并为美术学院“美院美画”品牌题赠墨宝。
本次活动对提升师生文化素养、推动专业教学兼具启发意义。未来学院将持续搭建此类文化交流平台,让传统文脉在师生心中扎根、生长。(通讯员 李小言 审核人 石海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