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和12日,第二届陕西省特色文化资源动漫化与影视创作研讨会分两个阶段在我校富平校区传媒学院举办。本次活动由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陕西省动漫游戏行业协会以及渭南师范学院传媒学院联合主办,陕西小柿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传媒学院院长林关成教授主持研讨会,学院师生共计400余人参加会议。

研讨会聚焦特色文化资源活化、人工智能技术与影视创作融合、动漫IP运营等前沿议题,旨在拓展师生的学术视野,营造科研氛围,促进文化创作与产业实践的有机结合。
研讨会第一阶段于11月5日举办。陕西省动漫游戏行业协会会长刘巍以《沉浸式新文旅的商业本质》为题,从沉浸式体验的概念内涵与行业发展趋势出发,分析了短视频与游戏在传播机制上的内在关联,并就微短剧的创作新动向进行了阐述。

渭南广播电视台总编室主任宋毅以《一颗种子的发芽——动画片〈仓颉传奇〉的创作历程及启示》为题,系统介绍了动画系列片《仓颉传奇》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实践经验。他强调,地方文化类创作应遵循“走出来、借势、坚持”的原则,为师生从事本土文化题材开发提供了有益参考。

陕西小柿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默围绕《数字经济下动漫IP的“破圈”与“增值”》展开论述,以富平县“小柿人”IP为实践案例,分享了数字经济视域下动漫IP从文化符号到数字资产的转型路径。

第一阶段研讨会结束后,传媒学院教师与三位主讲专家进行了座谈交流,双方就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等议题展开讨论,为后续合作奠定了基础。

研讨会第二阶段于11月12日继续进行。西安邮电大学数字艺术学院院长闫兴亚教授以《数字媒体艺术的现状与挑战》为题,深入探讨了AI技术对影视创作生态和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影响,为高校传媒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训体系建设提供了思路。

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方亭教授在《从“爽”到“品”:AI动态漫的审美嬗变与价值逻辑》报告中,系统分析了AI动态漫的审美变迁历程,从技术、经济与文化三个维度对其价值重构路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品风格、品叙事、品意境”的创作导向。

陕西直播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宁副教授以《AI视觉内容创作的诗与远方》为题,结合数字孪生、虚拟制片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具体应用案例,介绍了AI在视觉创作中的实践成果,强调了技术与创意融合的重要性。

第二阶段研讨会结束后,学院组织召开了2026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题研讨会。西安邮电大学和西安石油大学专家与专业负责人围绕“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理念,就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的适配性、课程体系的实践性建设、专业特色发展等议题进行了务实交流,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传媒人才奠定了方案基础。

本次研讨会系统展示了陕西省特色文化资源动漫化与影视创作领域的最新进展,为高校、行业与企业间的协同合作搭建了有效平台,对推动区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具有积极意义。(通讯员 李乐意 审核人 林关成)